联系我们

电话:027-88386177(智库咨询); 027-88386142(鉴定业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清楼

中南司法鉴定网
公众号
司法裁量与证据采信——第七届法庭科学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二)
通讯员: 转载: 上传时间:2024-06-27 返回上级

司法裁量与证据采信——第七届法庭科学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二)


2024615日,第七届法庭科学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隆重召开。会议围绕认知法庭科学与智慧司法这一主题设置了认知科学与证据调查司法裁量与证据采信司法鉴定拓展性视野:参与、回应和联系以及AI时代的电子证据等四个专题单元,为法庭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提供新颖独到的研究视角。

研讨会第二单元司法裁量与证据采信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品新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张翠玲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季美君研究员、湖北省沙洋人民法院院长陈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童晓雪分别就法庭说话人识别技术、专家证据在公益诉讼中的运用、法庭科学在减刑假释案件办理中的应用以及暴力犯罪的生物信息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等话题发表演讲,旨在深入探讨司法裁量和证据采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实际应用。


图片9 刘品新教授主持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大学刘品新教授主持第二单元


一、张翠玲:基于法庭说话人自动识别系统的科学验证与司法应用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张翠玲教授在《法庭说话人自动识别系统的验证与应用》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一种名为法庭说话人自动识别系统(FREES的技术。在法庭对科学证据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人工语音鉴定方法存在局限的背景下该技术作为声纹自动识别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之一,主要服务于司法鉴定领域能够提升法庭说话人识别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司法裁判提供科学支持


图片10.1 第二单元发言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张翠玲教授做专题发言


FREES系统基于似然比框架建立其系统界面包括数据集管理、音频入库、模型管理和法庭说话人识别等模块,核心功能包括语音特征提取、说话人模型构建和似然比计算等。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通过Forensic eval 01voxceleb数据库进行测试,主要性能指标参数包括对数似然比代价函数(CllrEERTippett图两种。就第一种参数而言,Cllr值越小,系统的准确性越高Forensic eval 01数据库测试中,FREES系统的Cllr值为0.21,表现优于多种比较系统,同时,voxceleb数据库测试中同样展示了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具体案例的实证分析,例如刑事案件中的非法经营案件,FREES系统现了其在实际司法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和可靠性。

张翠玲教授表示,FREES系统在法庭说话人识别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系统结合专家人工分析和自动识别的优势,能够有效区分同一说话人和不同说话人的语音,提升法庭中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有望在司法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季美君:专家证据在检察公益诉讼中的应用挑战与实践案例分析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季美君研究员《专家证据在检察公益诉讼中的运用》的主题演讲中探讨了在公益诉讼中如何有效利用专家证据,从而提升办案质效、助力法治建设。


图片10.2 第二单元发言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季美君研究员做专题发言


季美君研究员通过数据对比指出,2022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1.2万件,立案19.5万件,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立案最多,达到9.4万件。2023年上半年,受理相关案件线索11万余件,立案10万余件,案件数量持续增加。然而,检察公益诉讼面临法律规范不足、人员能力不足、调查取证难度大、社会质疑多等问题,而专家证据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证据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提供的意见证据,具有灵活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专家证据的定义和应用各有不同,但均强调证据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专家证据在个案监督、类案办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调查取证能力、开展类案监督、推动诉源治理等方面都能显著提升检察公益诉讼的办案质效。例如,在万峰湖案和南四湖案中,通过多领域专家协同、专业科技手段投入和专家本人亲临一线等方式,成功解决了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展示了专家证据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季美君研究员表示,未来应当继续探索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专家证据的采信力度,为司法实践提供坚实保障。

三、陈静:智慧裁判系统——法庭科学技术在减假案件中的具体应用

湖北省沙洋人民法院院长陈静在《法庭科学在减假案件办理中的应用与展望》的专题发言中指出,法庭科学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指包括DNA鉴定、足迹鉴定、指纹鉴定、神经病理学鉴定等在内的司法鉴定,而广义的法庭科学则包括所有在司法程序中用于搜集、分析和解释证据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涵盖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和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广义上的法庭科学技术可为减刑假释案件的办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片10.3 第二单元发言

湖北省沙洋人民法院院长陈静做专题发言


陈静院长指出,目前在减刑假释案件的办理,法庭科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减刑假释案件的科学裁判。例如,浙江监狱的浙里减假暂案件办理系统、法院的智审系统、检察院的同步审查监督系统都利用了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悔改表现指数再犯罪危险评估指数构建统一的减刑假释评价体系,提高裁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减假案件进行数据比对,可以快速检索类案、提示裁判要点,为法官提供决策参考并完成进一步校核,减轻法官工作量,提升审判质效。建立在这些技术基础上的智能裁判系统可以实现在监区、法院和社区建设数字化法庭,使法检执司机关能在不同地点参与庭审,打破空间限制,同时也为敏感证人提供了远程作证和隐秘作证的解决方案,保障庭审的便捷、安全和高效。

法庭科学在减刑假释案件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司法效率和公正性,还推动了智慧司法的发展。因此,陈静院长指出,法庭科学与智慧司法的深度融合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应当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智慧评估体系、融合区块链与证据链、完善心理评估与智能检测、进行远程监管与改造效果监测等,为司法实践提供坚实保障,助力法治建设。

四、童晓雪:暴力犯罪的生物学成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童晓雪在《生物信息学和神经影像学视角下暴力犯罪研究现状》的主题演讲中探讨了暴力犯罪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犯罪人的心理特质,旨在揭示暴力行为的复杂成因,并为预防和干预暴力犯罪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10.4 第二单元发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童晓雪做专题发言


首先,环境因素包括行为人的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不良行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暴力接触经历以及童年期遭受的忽视和虐待等,这些因素会通过长期的社会化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

其次,在遗传因素方面,单胺氧化酶A基因(MAOA)被称为暴力基因,其缺陷可能导致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外周的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行为人的冲动性和实施暴力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此外,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巴胺D2体基因、氧化氮合酶基因等基因也与暴力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暴力行为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影响,例如MAOA基因异常个体成长过程中受到虐待时更容易表现出反社会倾向

最后,心理特质是暴力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47%的男性罪犯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这种人格障碍可能提高行为人实施冲动犯罪行为和反复犯罪行为的风险,在神经影像学中往往体现为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异常。神经影像学研究可以展示大脑不同区域在攻击行为中的激活状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显示,杏仁核在攻击行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与恐惧愤怒等情绪性面部表情有显著关联。前扣带皮层和前额叶皮层则构成了情绪调控和行为反应的核心网络,这些区域的功能障碍可能是暴力行为的重要病因之一。

童晓雪老师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暴力犯罪的干预对策,并密切关注5-羟色胺和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揭示暴力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是实现社会安全和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随后,甘肃政法大学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院长郑永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戴士剑教授对本单元进行了点评。

郑永红教授指出,数据模型的形成和偏离度的分析对法庭科学发展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到罪犯的采信度评估,还关系到法律责任的分配。通过不断完善法庭科学技术,司法系统可以更有效地评估和管理罪犯的行为。


图片11.1 第二单元与谈

甘肃政法大学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院长郑永红教授进行与谈


戴士剑教授强调,在司法实务中,证据的使用和责任分配十分关键。专家证人制度在证据采信和法律推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同时,如何有效利用专家证人证据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在他看来,只有通过持续深入研讨和优化,才能够发挥专家证人制度应有的作用,确保司法公正。


图片11.2 第二单元与谈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戴士剑教授进行与谈


通过这一单元的深入讨论,发言人们不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这些讨论都为提升司法系统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学科的融合,司法实践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法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期刊投稿
咨询热线
027-88386177(智库咨询); 027-88386142(鉴定业务);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