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7-88386177(智库咨询); 027-88386142(鉴定业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清楼


电话:027-88386177(智库咨询); 027-88386142(鉴定业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清楼
“求实杯”法庭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顺利举办
中南法庭科学网讯(通讯员 石原昊、葛庆瑜)2024年6月30日,“求实杯”法庭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泰楼模拟法庭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教育部 国家外专局 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法庭科学研究院(筹)主办,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协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徐涤宇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徐涤宇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研讨会以“法庭科学的前沿与应用”为主题,共设有“法医毒物分析与法医死亡调查”、“智慧司法鉴定与指纹检测技术”、“法医痕迹检验与法庭科学标准”以及“法医病理展望与法庭科学建设”等四个专题单元,众多法庭科学领域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到场参会。
“求实杯”法庭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董邦俊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徐涤宇教授、研究生院院长胡弘弘教授、武汉市司法鉴定协会秘书长何方刚、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主任袁军出席并致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董邦俊教授主持开幕式
徐涤宇副校长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深厚历史底蕴与刑事司法学院的学科优势,指出推动法庭科学发展是推进司法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呼吁各界共同努力挖掘法庭科学的前沿理论和新兴实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徐涤宇教授致辞
袁军主任强调了司法鉴定工作的专业化、科技化和标准化及其对提升鉴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同时也赞扬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在法庭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并表达了同与会各方共同推动法庭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望。
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主任袁军致辞
胡弘弘院长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法庭科学理论和实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并对会议的举办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三是不断加强交流互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胡弘弘教授致辞
何方刚秘书长介绍了武汉市司法鉴定协会的工作成绩,表达了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一步加强法庭科学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期待,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推动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
武汉市司法鉴定协会秘书长何方刚致辞
开幕式最后,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执行主任黄欣对中心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举行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与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和兼职研究员袁军的聘书颁发仪式。
刑事司法学院与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袁军聘书颁发仪式(徐顺姣代领)
研讨会第一单元“法医毒物分析与法医死亡调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杨立云教授的主持下展开。首先,马里兰大学硕士研究生Fahren Auriel Nipple探讨了尸检在法医死亡调查中的关键性,通过全面评估尸体可以发现导致死亡的潜在病症并为诉讼提供关键证据,尤其是在诉讼中对不明或可疑死亡的调查。接着,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莉湘介绍了一项关于利用SERS及质谱技术实现对法医毒物的精准传感与成像的研究,该研究将为法庭科学中证据材料的检验分析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随后,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主任程梦幸分享了利用UPLC-MS/MS法对食品中的新型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的方法,并探讨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最后,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副主任胡伟介绍了新精活(NPS)鉴定技术,该技术在人体生物样本检验中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区分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并已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应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杨立云教授主持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发言人做专题发言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黄垂秀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曹玥副教授对本单元发言作了精彩点评。她们指出,新兴技术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法医学检验的手段,但任何技术都要经得起检验,且必须根据司法实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一单元点评人进行点评
研讨会第二单元“智慧司法鉴定与指纹检测技术”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法庭科学系主任杨敏教授主持。首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田蕊介绍了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的潜指纹显影技术,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低成本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刑侦、安检等领域,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之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博士研究生陈世韬从研究背景、研究进展、未来展望等方面分享了人类指纹遗传研究现状,并提出“类叶纹型”这一指纹特征新分类。接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硕介绍了相似异源指纹分析和智能比对优化方法,并提到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指纹比对的精度和效率。随后,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虹宇分析了一种新型指纹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通过分析指纹图像中的元素组成和遗留时间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的指纹样本,从而提高指纹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宋华秋介绍了人工智能辅助鉴定意见这一概念及其可靠性审查,探讨智能鉴定意见的可靠性隐患和审查策略,以期实现从“规范主义”到“可靠主义”的回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法庭科学系主任杨敏教授主持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发言人做专题发言
随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益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刘建华副教授对本单元发言作了精彩点评。顾益军教授指出,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变迁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入手,更需要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对其进行考量,方能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法庭科学发展。刘建华副教授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法庭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传统技术手段仍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应以跨学科、多领域视角推动法庭科学事业发展。
第二单元点评人进行点评
研讨会第三单元“法医痕迹检验与法庭科学标准”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周凌教授主持。首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迪之探讨了指纹纹线曲率特征在人身识别中的潜在应用,对指纹纹线曲率特征的特定性、稳定性和反映性进行了讨论,有望为人身识别和个体分析带来新的突破。之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硕士研究生曾琪介绍了线性痕迹的三维特征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不同类型的线性痕迹,为犯罪现场勘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接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马一大法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刘珠珠探讨了认知偏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决策的关系,提出应从多方面入手减少认知偏差对司法人员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子健探讨了电子取证工作中的刑事数字合规问题,提出了构建以推动防范刑事数字合规风险为核心的电子取证新范式的建议。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葛庆瑜探讨了证据保管与法庭呈现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完善建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周凌教授主持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发言人做专题发言
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党委委员焦俊峰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刘建华副教授对本单元发言作了精彩点评。焦俊峰教授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法庭科学研究更需注重新角度和新看法。一方面必须保持前沿性,运用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具有融通性,从技术、法律、伦理等多角度进行深层次思考。刘建华副教授指出,以上五位发言人研究范围广泛,能积极运用前沿成果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拓展了法庭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意义重大。
第三单元点评人进行点评
研讨会第四单元“法医病理展望与法庭科学建设”由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张翠玲教授主持。首先,罗马第一大学硕士研究生Fabio Del Duca聚焦意大利尸检方法,通过法医学手段揭示死亡真相,详细介绍了意大利的尸检流程和法律框架。之后,罗马第一大学硕士研究生Gabriele Napoletano深入探讨了创伤性脑损伤(TBI)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病理现象。接着,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一丹从要素、过程、结果三个方面梳理了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人机料法环”对质量控制过程的影响,最后为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完善措施。随后,甘肃政法大学司法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及其道德考量。他认为,虽然人工智能技术为法庭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仍需遵循国法、天理、人情以及公序良俗。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硕中心硕士研究生王倩指出,加速推进法庭科学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法庭科学界的共识,但是当前国内法庭科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庭科学标准化体系建设。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张翠玲教授主持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发言人做专题发言
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付凤教授、周鑫副教授对本单元发言作了精彩点评。付凤教授强调,法庭科学标准化是法庭科学建设的必然趋势,除了证据检验的标准化以外,也需注重检验方法和流程的自动化。周鑫副教授简要梳理了国内外法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鼓励各位发言人保持研究热情,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寻找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第四单元点评人进行点评
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庆祥主持。首先,徐庆祥副书记宣布本次研讨会论文获奖者名单,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基地主任)闫平教授、刑事司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刚、法庭科学系主任杨敏教授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并合影留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庆祥主持闭幕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基地主任)闫平教授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刚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法庭科学系主任杨敏教授为三等奖获奖者颁奖
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胡向阳教授为研讨会致闭幕辞。胡向阳院长首先代表学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高度评价了研讨会的丰硕成果,同时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重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所有研究均严格遵循科学方法;二是展现了跨学科的融合特征,促进法庭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将前沿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司法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他鼓励学生保持对法庭科学的热情,并表达了对与会各方未来更多合作与成就的期待。至此,“求实杯”法庭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胡向阳教授致闭幕辞
本次研讨会聚焦法庭科学,回应社会需求,追踪理论前沿,引领研究方向,为法庭科学领域广大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了高水平学术舞台。通过四个单元的深度交流与研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法庭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与会嘉宾的独到见解与深入分析,将有助于回答法庭科学作为新文科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问题,为法庭科学领域的全球化、现代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贡献来自青年学者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