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7-88386177(智库咨询); 027-88386142(鉴定业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清楼

中南司法鉴定网
公众号
学海问道 | 专家群访:研数字之正义,采群儒之众长
通讯员: 转载: 上传时间:2023-12-13 返回上级


【引言】

学海无涯,问之有道

师者如舟,航行万里

2023122日,首届全国数字正义学术研讨会——数字赋能时代刑事司法证明中的数字正义问题研究我校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院承办,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武汉市司法鉴定协会、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南京警察学院、湖北警官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兄弟院校以及各实务部门的专家、老师、学生150余人共同参与此次会议。

本期学海问道栏目来到研讨会现场,对部分与会专家进行采访专家们积极回应,就本次会议的召开意义和学科建设的未来展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采访人物简介】

王桂强研究员。曾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理事长。公安部特邀专家、现场物证溯源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参与国内多起重大案件侦破,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三等功1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部级重点课题20余项,获国家级科学奖励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创建远距离定向反射方法、紫外发光显现指印方法,提出建立光学检验配光检验理论体系,率先将光谱成像技术引入我国物证鉴定领域,跟踪国内外物证鉴定和自然科学技术最新动态,先后提出电子物证检验指纹与DNA检验指纹成分信息物证鉴定情报论等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内容,为我国刑事技术光学检验、指纹显现和物证鉴定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桂强在研讨会上发言(图|会务组)


闫小军,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院长,西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执业鉴定人,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理事、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国家检察官学院陕西分院兼职教授、陕西省公共安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警察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司法鉴定学。代表作有:《我国秘密侦查法治化研究》(独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10月)。


闫小军在研讨会上发言(图|会务组)


秦冠英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共党员,甘肃政法大学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法学与公共管理学双硕士,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甘肃为公律师事务所律师,甘肃省人民检察院首届听证员,甘肃省纪委监委法纪教育专家,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与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智库网络建设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2011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兰州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境内研修中心项目负责人,中国反恐与地区安全协同创新研究院副秘书长,甘肃政法大学国家安全与反恐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甘肃基地主任,《反恐与侦查研究》期刊编辑部主任。


秦冠英在研讨会上发言(图|会务组)


娄秋琴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组联合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院副院长、刑事司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合作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和诉讼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侦查学学士曾办理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案、甘肃陈琴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缓改判无罪案以及近十起企业家无罪辩护成功的案件,著有《程序性辩护》《常见刑事案件辩护要点》《守住底线——娄秋琴企业合规必修课》等10本著作,发表论文40余篇。


娄秋琴在研讨会上发言(图|会务组)


采访实录】


记者:本次研讨会数字正义为主题,您认为意义何在?

王桂强教授: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也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法庭科学专业。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诞生丰富了检验手段,实现了用技术为专业赋能;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改变人类生活,间接促进了全新检验对象的大量出现,从而为侦查和刑事诉讼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充分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本次“数字正义”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如何让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法庭科学专业,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我们迎接时代挑战、解决数字技术带来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在数字赋能时代下,如何实现刑事司法证明中的数字正义。


桂强接受记者采访(图|王紫璇)


闫小军教授数字正义这个主题非常鲜明,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那么围绕数字必然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从法律层面来讲,数字也渗透进了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法律环节因此,研究数字正义,对数字赋能时代刑事司法证明中的数字正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将极大助力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法律环节的规范运行,甚至对整个社会治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闫小军接受记者采访(图|王紫璇)


秦冠英教授数字正义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所有法律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也是当前整个行业以及整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让技术发挥它正义的一面,削减它正义的一面,而制度的建构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正义的实现,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问题也值得探讨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本次首届全国数字正义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无疑对数字正义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冠英接受记者采访(图|王紫璇)


娄秋琴律师: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飞速发展据统计,2022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10.6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10.6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5.6%。可以说,信息数字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无所不在,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2020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曾经说过,在数字社会中自由、平等、民主以及法律、秩序和正义都将被重定义数字正义将是更高的正义。

事实上,数字正义正是社会正义原则和正义实现机制在数字领域的体现是正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枢。我们研讨数字正义,实际上就是在讨论正义本身,是讨论正义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形态,但同时,又不同于以往对传统正义的讨论,数字正义有它的新问题和新难点,更有时代对于它的迫切需求。因而,探讨数字正义对于实现正义,解决数字领域的时代难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娄秋琴接受记者采访(图|王紫璇)


记者:您对刑事司法和法庭科学专业有什么看法和期望?

王桂强教授法庭科学一直是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刑事诉讼提供证据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生命科学、通讯通信科学、信息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法庭科学的检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比如出现了全新且专业的查找嫌疑人的方法;另一方面,结果解释的科学范式的发展,也将在今后的二十年时间内为法庭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闫小军教授:刑事司法和法庭科学专业内容范围很广,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这方面也有长时间的深度合作。在学科建设当中,我觉得既要包罗万象,也要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目前来讲,法庭科学到底研究什么、它的内核是什么、学科的发展等问题我们都在进行不断探讨,未来如能将国外的先进发展理念和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特点更好地结合,我认为法庭科学将是很有前景的专业。


秦冠英教授:就目前来看,刑事司法和法庭科学专业对于国家司法体系的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尤其是法庭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为将来的司法进程提供坚实的保障。


娄秋琴律师法庭科学作为一门专为司法工作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目标是查明事件法律性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其对于刑事司法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我国目前的法庭科学技术受制于司法鉴定体系混乱,并不利于侦查工作开展。因而,未来法庭科学的发展和革新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刑事司法应当加强对法庭科学的学习和运用,提升案件质量,保障公平正义,而法庭科学则更应当以服务对象为导向,积极研究和解决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改革司法鉴定体制,确保鉴定过程具有统一标准,鉴定结果具有公信力。此外,法庭科学还面临着犯罪智能化新型犯罪等重要挑战。可以说,法庭科学专业正处在学科发展的十字路口,未来的路必然是艰辛且辉煌的。


【结语】

时代命题,任重道远。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参与相关的研究和交流!

 


策划:周凌

记者:许诺、王紫璇、爽爽

校对:沈丹云、章程

审核:张维佳、胡向阳


期刊投稿
咨询热线
027-88386177(智库咨询); 027-88386142(鉴定业务);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